自2022年初以来,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显著调整。这场周期性调整首先在郑州、南京、武汉、涿州等二三线城市引发房价下跌,随后波及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。以上海为例,中心区域房价从巅峰时期的近10万元/平方米骤降至6万多元/平方米,跌幅超过30%,令人瞩目。
这轮房价持续下跌的深层原因,并非短期现象,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:首先,自本世纪初以来持续20余年的房价飙涨,在许多城市造成了房价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。这种非理性的上涨,使得市场极易受到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,一旦经济出现波动,房价便迅速进入调整周期。其次,疫情冲击下,居民收入普遍下降,难以支撑高企的房价。此外,经历疫情洗礼后,购房者更加理性,更倾向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购房,冲动型购房行为明显减少。
展开剩余67%面对市场低迷,自2024年起,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政策,试图稳定房价。目前,除上海、深圳等一线城市核心区域外,全国大部分城市已取消限购政策,同时上调公积金贷款额度,银行也纷纷将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降至历史低点。去年下半年,税务部门还减免了购房者的契税和增值税,力度空前。
然而,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,潜在购房者依然犹豫观望,难以判断当前房价是否合理。对于刚需家庭而言,在利好政策持续加码的背景下,当前或许是最佳购房时机。但对于投资性购房而言,抄底时机是否已至?这需要更深入的分析。
要判断房价是否合理,需从两个关键指标入手:租售比和房价收入比。
首先,租售比是衡量房价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。通常认为,当房价跌至年租金的20倍左右时,才算相对合理。以上海为例,一套600万元的房产,月租金仅为6500元,这意味着房东需要近77年才能收回成本。而根据合理的租售比计算,该房产的价格应为7.8万元/年 × 20年 = 144万元。高房价与低租金的矛盾,会导致两种不利局面:一是年轻人因高房价和低租金回报而选择租房而非购房,进一步压低房价;二是投资客因低投资回报率(70-80年回本)而选择抛售房产,转而投资其他高收益产品,加剧市场下行。
其次,房价收入比反映了房价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。国际上普遍认为,合理的房价收入比为7-8,即居民不吃不喝7-8年即可购置一套住房。而中国目前的房价收入比却远高于此:二三线城市普遍在20-25之间,一线城市如上海和深圳则超过40。这意味着,一线城市居民需不吃不喝40年以上才能买房,这显然存在巨大的泡沫,只是二三线城市的泡沫相对较小。
综上所述,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仍存在较大的下行空间,尤其是高价位房产。对于投资客而言,盲目抄底风险较大,应谨慎观望,等待租售比下降至年租金的20倍,以及房价收入比下降至7-8的时机成熟后再做决策。耐心等待,或许才能获得稳健的投资回报。
"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配资方式.配资网炒股.众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